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信息 > 正文
中国制造学习、效仿德国工业4.0需要注意些什么?
2015年11月10日      关注:41

——盘古智库德国工业4.0调研成果分享会



【背景】对于正在大力推行创新创业的中国,德国工业4.0一直是我们研究、学习的目标之一。10月中旬,由德国名企HRS及中国《家族企业》杂志联合主办,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改革史及战略史学者雪珥会同一些著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调研团队,前往德国考察工业4.0。调研团队密集走访了包括HRS、巴斯夫、西门子和宝马在内的多家源自德国的世界知名公司以及德国本土的隐形冠军企业,与相关企业及慕尼黑市政府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


晚,盘古智库在内部举行德国工业4.0调研分享会,由调研组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雪珥介绍考察情况及他个人对中国创新创业与德国工业4.0的对比观感。盘古智库理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易鹏,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孙胜,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王开前、河北唐宋大数据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雷等人出席了本次分享会。

 

在介绍了德国考察基本情况后,雪珥指出:中国制造学习、效仿德国工业4.0,需要注意:

 

第一、两国制造业不在同一代际。德国制造业正大规模从3.0进入4.0,但是中国制造业、尤其中小企业还主要在工业2.0。中国巨大的过剩产能,大多数都在2.0代,难以直接升级到4.0,很多将面临的是直接淘汰。“中国制造2025”,更多的是需要重新形成4.0代的新产能。

 

第二、许多德国中小企业虽然在实践工业4.0但并不知道这一说法,他们对工业4.0的实践,是基于自觉的产业进步,而不是对新概念的追逐。中国则在政、商两界,都有追逐新名词的偏好,一定要防止“学习德国工业4.0”成了一股短暂的时尚追风。如今,考察德国工业4.0已经成为中国各种群体赴德旅游的借口,德国不少知名公司甚至拒绝接待来自中国的考察团,这值得中国业界警觉与自省。

 

第三、中国制造需要向德国制造学习的核心,不在于工业4.0,而在于贯穿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德国精髓:专注与精益求精,如果不能养成和光大“工匠精神”,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依然难以真正实现。

 

曾多次去过东北调研的易鹏则表示他对当前中国经济、东北制造的担忧,他说:“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工业4.0灵魂是什么。如今是“造词”凶猛很凶的时代,也是个很浮躁的时代。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问题很多,为什么我们工业老上不去,也不愿意做,也做不了,怎么盘活。东北制造连2.0都做不了,更别说4.0了,这个题怎么来解决?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服务业、互联网+和商业模式创新中间,但是扎扎实实的很少。要知道辽宁沈阳是中国技术工人比较多的市,但现在平均年龄多大吗?35岁以下的技工基本没有。他们到60岁还能看得清吗?估计眼睛已经受不了,这些问题怎么来解决,都是需要思考的”。

 

王开前也提出了他的一些困惑,他认为现在形形色色的概念太多,但是还不这清楚这些概念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就像工业4.0到底是什么状况,现在还是比较模糊,你说互联网+也不完全对,互联网制造难道就是制造吗?它讲了我们是智能制造是智能产品。从过去的B2B、B2C到C2C,我们现在在想社会消费和生产关系是怎样?现在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需求。

 

曾经在工厂工作过很长时间的河北唐宋大数据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雷则提出了他关于未来互联网+工业的一些思考,他认为互联网+工业会体现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会形成若干个垂直化的相对均衡的电商平台。第二个维度,工业电商要想解决全流程交易问题,我们不能只关注消费者,更应该关注供应链。第三个维度,互联网+工业其实不应该仅仅解决交易的问题,这是比较肤浅的认识,互联网+工业一定是真正从消费端到供应链顶端价值链完全打通的过程,它需要整体的制度和整体的商业模式来支撑。


新液压 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新液压”,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新液压
QR code
扫描分享到微信
相关热词搜索:德国中国制造工业
新闻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