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信息 > 正文
盾构大战升级,世界最大断面类矩形盾构横空出世
2015年12月02日      关注:61


盾构界战火重燃。

 

谁说盾构一定要是圆形的,你瞧,上个月不是看到矩形盾构了吗?

还有一种盾构,名字叫做类矩形盾构。也就是横截面是长方形,但是四个角是圆润的。

 

今天上午,在浙江宁波,类矩形盾构横空出世。名字也和一位宁波古人有关,但完全是“上海智造”。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捍卫自己传统优势的决心非常明显。






11月30日,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断面的土压平衡矩形盾构机“阳明号”在宁波顺利始发。这是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类矩形盾构机。此次类矩形盾构项目开创性地采用了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的方式,上海隧道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牵头产学研团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用短短不到10个多月的时间,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完成了类矩形盾构的研制和始发准备工作。





与传统圆形隧道相比,类矩形隧道无论是空间利用率上还是环境影响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阳明号”就是针对城市核心区中“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需求,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及高标准环境保护开辟一条新路。



“阳明号”首次在宁波出征,不仅是为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服务,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在需求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内在挑战,我们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装备及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应用。通过3号线一期工程类矩形盾构项目这一平台,开展多项科学研究、掌握更多的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积累一定的类矩形盾构隧道法隧道施工经验。为类矩形盾构在行业和国内的推广提供支撑,为我国软土大型地下工程非开挖施工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贡献力量。



话说到这里,各位还记得它吗?


就在上月12日,上海虹桥临空园区10-3、11-3地块地下连接通道工程由上海建工集团自主研发的地下空间新型非开挖“利器”——国内首台盾构法掘进的土压平衡超大截面(10.1米×5.3米)矩形盾构机首推。

 

使用矩形盾构机比圆形盾构机空间利用率提升20%,减少施工扰动、避免大量拆迁、不影响地面交通,能广泛用于城市地下人行、车行地道、地铁设施、共同管沟等地下领域。



看来,关于盾构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当然,大家对盾构技术的精益求精、你追我赶,对于工程建设来说,绝对是好事。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媒体两个月前对类矩形盾构这一新神器的报道:

如今,上海每天有近千万人次乘坐地铁出行,而新的线路还在蜿蜒延伸。建地铁免不了要开挖道路影响交通,如何做到尽量少开挖、少影响呢?在上海盾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研制的非开挖施工三大“神器”正跃跃欲试,其中国内首台类矩形盾构近期即将出征。

 

“40年前,上海面临的是能不能建地铁的问题;20年前,关注的是如何控制沉降;现在,最迫切的是如何提高非开挖施工比例。”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雁飞说,这些年在市国资委、经信委、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盾构中心一直在非开挖技术方面开展超前研究,有望进一步改善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满城挖”现象。

 

首台“方盾构”即将初试身手

 

建地铁用的盾构通常都是圆的,你见过用方的盾构来挖隧道吗?在盾构中心这个地下施工“武器库”里,国内第一台类矩形盾构正在总装调试,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土压平衡矩形盾构。这台“方脑袋”盾构11月份就要开赴宁波初试身手,开掘出宽约11.5米、高约7米的近似长方形隧道,可容纳一来一去两条地铁线。

 

“这台自主研发的类矩形盾构,解决了狭小空间里的隧道施工难题。”朱雁飞介绍说,矩形隧道空间利用率很高,而圆形隧道上下两端浪费比较大。普通单圆盾构在老旧城区狭窄道路下挖掘地铁双线隧道时,往往左右太宽,地上要拆房子;要是采用大型单圆盾构把双线并在一根隧道里,上下又太高,无法在管线和既有隧道之间穿越,因此矩形盾构更适合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需求。

 

然而,对开凿隧道来说,圆形盾构其实是最便利的选择,刀盘旋转一圈即可完成全断面切削。现在盾构头由圆形改成矩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解决刀盘切削、盾构转身、管片拼装等难题。记者眼前的这台“方脑袋”盾构,头部一横一竖装有两个“X”形刀盘,后方还有一个“I”形刀盘,通过交错旋转可实现100%全断面切削,边边角角都能照顾到。“这个技术只有我们独此一家。”朱雁飞言语中充满自豪。

 

隧道在地下承受巨大压力,矩形隧道的管片扛得住吗?盾构中心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试验平台,制作整环管片进行承载力试验,平台上60只千斤顶每只最大推力达100吨,整环最大压力可达6000吨。同时每块管片上装有众多传感器,整环共有1000多个数据采集点,任何微小的变化都逃不过。

 

“我们通过试验发现,矩形隧道比圆形隧道强壮得多。”朱雁飞说,矩形隧道建成后即便遇到周边开挖,也能更好地保持稳定,“夸张一点说,采取充分的技术措施后,两边的土对称挖光了都没事”。利用这个特性可以设想,今后一些地铁站点如遇到动迁困难,可先预留站点用矩形盾构推进,待条件成熟后再开挖建站,这样就不用因为一个站点影响整条线通车了。

 

“小不点”擅长地下急转弯

 

矩形盾构的主战场是长隧道,而在短距离盾构对接、地下匝道、下立交和大型地下室等施工中,则轮到盾构中心另两大“神器”一展身手了。

 

首先登场的是极小半径曲线顶管机,别看它直径只有30厘米,与大盾构相比真是“小不点”,但它有一个灵活的机头,地下急转弯本领无人能及。普通钢顶管机通常只能顶直线,即便顶曲线,转弯半径也要1000米左右;而“小不点”在地下的最小转弯半径只有6米,跟小汽车在路上转弯差不多。

 

“小不点”的这手绝活,未来在非开挖施工中将大展身手。比如,曲线顶管可以避开地下障碍物,有效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超长距离隧道施工时两台盾构需在地下对接,可通过曲线顶管冰冻土层,大大提高对接的安全性;地下隧道主线建好后,可借助曲线顶管扩展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匝道;甚至将来地铁车站施工也可用曲线顶管搭建管棚,不用开挖即可完成部分车站的建设。

 

更令人惊喜的是,“小不点”的“亲戚”最近还有望远赴海外,“跨界”参与海底打捞作业。原来,常规打捞沉船的穿钢索方法有时容易引起船体断裂,而借助曲线顶管在船体下面穿几十根钢梁,确保能把沉船完整打捞上来。

 

盾构中心的另一“神器”,是“管幕法”专用顶管机。它可以把直径1米左右、最长达200米的钢管精准顶进土层,并确保钢管之间的锁口严丝合缝,快速在地下形成一排钢管组成的“管幕”,然后在其保护下进行非开挖施工,可望比以往工艺地面沉降更小。目前,这一技术已在虹桥枢纽能源沟中成功进行了试验,今后有望应用到盾构无法掘进的下立交、大型绿地或广场的地下室开挖等施工中,无需大面积“开膛破肚”即可完成工程。

 

公共平台合力锻造“神器”

 

各种“神器”接二连三闪亮登场,得益于盾构中心联合各方搭建了一个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各种新技术在这里可“按需组合”。该中心总经理吕建中说,近年来中心累计研发和设计各类盾构23台,不仅使我国的盾构机性能水平达到国际标准,而且使盾构装备业从国产化突破到国际化,并带动了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效益近百亿元。目前该中心研发的复合型土压平衡盾构,已经应用于新加坡、印度的地铁工程,累计销售14台、销售额近10亿元,为“中国制造”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中国隧道施工行业的“哥德巴赫猜想”——“地面出入式盾构法”研究上,盾构中心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也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在南京地铁机场线成功实施。这种技术可以让盾构机像穿山甲一样,从地面直接向地下挖掘,省去挖掘始发工作井的步骤,不仅大幅降低隧道施工产生的环境影响,同时大大节约成本、节省工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苍龙?”眼下对盾构中心来说,最难的是找到敢于率先使用“神器”的吃螃蟹者。“一些自主研发的重大装备,在应用上还存在困难。”吕建中说,“今后既要继续鼓励采购和使用自主研发产品,同时也要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新机制。”类矩形盾构成套技术的开发就采用了创新模式,上海隧道牵头组织的产学研团队不仅承担科研任务,而且必须直接将成果投入宁波地铁工程应用,经济风险由各方共担。

 

针对目前企业间存在的技术壁垒,吕建中建议要有效推进研发资源共享,减少研发设备重复投入,引领全行业共同提高,“创新没有止境,我们唯有像盾构机那样开足马力,才能一往无前。”

 

声明:本文素材部分原创,部分来自文汇报,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各位工地粉积极提供与本公众号相关的素材、线索,多交流各自领域的见闻、体会和感受,可发电邮至shanghaigongdi2015@163.com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多谢!

新液压 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新液压”,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新液压
QR code
扫描分享到微信
相关热词搜索:断面矩形大战
新闻热榜